深化内涵聚力前行—我校召开 2025 年国际交流与合作高质量发展研讨会

发布者:冯伟发布时间:2025-10-13浏览次数:10

2025年10月11日下午,我校在明德楼5楼会议室成功召开“2025年国际交流与合作高质量发展研讨会”。校长张维、副校长鲍建青、无锡职业技术大学公共外语部主任熊英教授、国际教育学院负责人、职教出海项目代表,以及产教融合处、质量办、教务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、各二级学院教学院长与教师代表共同参与。会议由鲍建青主持。

本次会议紧扣“总结成果、凝聚共识、推动发展”三大主题展开,系统梳理了我校今年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的实践经验,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发展方向与实施路径,旨在推动国际交流合作从“形式出海”向“实质服务”转变,为学校内涵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。

回顾成果:国际项目显成效,经验分享启新思


会议伊始,鲍建青回顾了学校2025年在国际交流合作领域取得的阶段性成果。她指出,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欧洲国际教育协会(EAIE)第35届年会,并赴哈萨克斯坦开展授课合作,标志着我校在国际化办学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。

在经验分享环节,三位项目代表先后发言。符学龙详细介绍了参加EAIE年会及德国访问的成果,我校代表团在瑞典哥德堡通过展位展示、现场交流等方式,凸显在智能工程、财经等领域的办学特色,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机构建立联系,并与土耳其布尔萨技术大学签署谅解备忘录。在德国法兰克福,代表团深入考察“双元制”教育模式,为我校深化产教融合提供了宝贵借鉴。

张淼分享了在哈萨克斯坦授课的实践与反思。面对跨文化教学的多重挑战,团队通过“情境化导入、本土化改造、融入中国元素”等策略,有效实现知识传递,并指出国际化教师应实现从“知识传授者”向“跨文化课程设计师”与“双向知识创造者”的角色升级。

冯伟介绍了“中—哈应用技术学院”成立的背景、过程及意义,汇报了哈方深化合作的五项意向:扩大师生培训规模、探索“2+1”学历联合培养、联合参加世界职业技能大赛、共建企业实习基地、接收哈方教师来华研修。冯伟建议学校将项目纳入国际化发展战略,出台外派教师激励、课程开发支持与经费保障等政策;呼吁各二级学院发挥专业优势,参与课程输出与师资共建;同时希望借助校外专家力量,在标准对接、风险防控和资源拓展方面提供指导。

专题指导:三大要素定根基,防范风险明路径

结合我校汇报,熊英提出推动国际交流合作高质量发展的三大关键要素:机制体制是根本、师资建设是灵魂、内涵建设是宗旨,强调国际化必须服务于学校专业建设、教师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。

针对项目落地推进,熊英提出“走深走实、虚实结合”的实施策略。“走深走实”强调在跨国联合培养前应与外方充分沟通,联合开发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资源,推动“中哈应用技术学院”等项目做实做细;“虚实结合”则建议在借助第三方力量时严格考察其资质与授权,同时强化企业参与,借鉴“企业承担学费、学生服务企业”的良性模式,破解“输血式”合作困境。她还特别提醒,须重视经费管理、第三方合作等潜在风险,确保项目规范、可持续发展。

凝聚共识:务实定位谋发展,教学改革强根基

张维在总结讲话中强调,学校应理性看待国际化,始终将夯实自身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根本,避免盲目追求规模。他指出,“随企出海”是职教国际化的重要路径,但必须立足本地产业实际,围绕企业真实需求开展合作。他要求各学院聚焦“应用技术”定位,推动教师从“理论家”向“教练”转型,全面提升产教融合能力。鲍建青副校长在会议总结中表示,学校将在“十五五”规划中落实机制优化、师资提升与项目深化,推动职教出海从“重形式”向“重实践”转变,打造“小而美、小而精”的合作范例。

此次研讨会系统梳理了学校国际合作的成果与挑战,明确了国际合作需以双赢为目标,重内涵与实效的发展共识。下一步,学校将重点推进机制完善、师资强化、项目深化、风险管控与教学改革等任务,为学校“十五五”高质量发展开好局、起好步,奠定坚实根基。